2016/12/25

音樂治療「雷特氏症」 病童開口叫爸爸

2016-12-25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

高雄長庚醫院與台灣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昨舉辦音樂成果發表會,10名病童與家人開起小型音樂會,病童蓁蓁與媽媽一起唱歌、彈琴,樂在其中。

蓁媽在34歲懷孕時,羊膜穿刺檢查正常,不料蓁蓁仍在1歲多發病,多次被誤診是遲緩、腦麻兒,母女兩人南北奔波求醫,直到蓁蓁上國中才確診是雷特氏症,今年參加高雄長庚醫院雷特氏症音樂治療課程,在神經內科醫師洪碧蓮、音樂治療師張乃文協助下,進行音樂治療。蓁蓁的媽媽在會後說:「音樂治療讓我認識孩子,成功搭起母女溝通橋樑。」

現場音樂的重要🎵🎶🎶🎵🎶

星期五社工和慧芳老師跟我分享上周六(2016/12/17)耶誕節聯歡會的音樂伴奏帶來的反應,也提到家長與理事跟慧芳老師說今年的戲劇演出感覺很不一樣。也許觀眾們不能很確定的指出哪裡不一樣,但是感覺到了不一樣,這讓人開心!! 合作單位和慧芳老師清楚知道不一樣和現場音樂的重要性更令人感動。談著談著 ~ 慧芳老師跟我開心的說明年繼續合作,這樣的團隊合作感覺很棒!!

簡單介紹小小劇場,這也是一種團隊合作模式,涵蓋有:
慧芳老師指導的繪本與表演
大元老師指導的會場布置
以及音療師的現場伴奏
戲劇外的重要工作人員,當然不能少的有家長們與新竹聲暉所有工作人員們😍

2016/12/14

群體擊鼓積極改善身心獲證實 勝過百憂解

【大紀元2016年04月13日訊】本文作者Sayer Ji是知名「自然療癒」網站GreenMedInfo.com的創始人,本文原刊於該網站,譯文略有刪節。
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旗下的期刊最近刊載一篇論文,從科學角度證實了眾多群體擊鼓者的親身體驗:群體擊鼓活動可帶來身心狀態的顯著變化,包括有效治療抑鬱焦慮並增強適應力。
世界衛生組織已宣布,抑鬱症是人類生病和殘疾的最重要原因,而精神藥物還有嚴重的副作用,其中包括永久關閉人體的自癒機制;由此,對非藥物替代療法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迫切。群體擊鼓會是解決之道嗎?
這篇論文題為「在精神健康服務用戶中以群體擊鼓干預焦慮、抑鬱、心理韌性、炎症免疫反應的效用」。論文的作者——九位英國研究人員招募了30名求助於精神健康服務、但尚未用抗抑鬱藥物的成年人,組織他們在10週時間裡每週參與90分鐘的擊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