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社會行為與人際互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會行為與人際互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7/21

關於注意力 ~ 音樂活動與抑制控制行為(原初稿2018年2月7日下午3:06) 注意力與抑制控制力的超級關係1

注意力是個不簡單的辭彙

需要先了解是注意力問題還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呢?


長時間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有研究的學者Dr. Barkley與其他醫師們針對後續觀察與追蹤重新提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定義的見解

他們認為應是每秒「自我控制不足」,而非「注意力廣度不足」。


自我控制力
就字面上的解釋是一種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能力

2018/09/15

樂團給的不僅有音樂能力的成長 ~ 還有 ~


這是新竹聲暉在今年七月成立的兒童樂團雖然目前人只有四位但是我們的練習不馬虎

樂團是一種團體活動就如同在練習時常告訴團員們雖然有四個人,但是只能出現一種聲音。





意旨 ~

高張情緒在情境中的介入有其時機點與非語言策略

音樂治療並不是教學音樂治療重視過程中的習得只是過程中的 #介入時間點 與家長常常背道而馳。例如,個體哭鬧過程中,是否要立即 #口語 安撫? 是否要立即 #口語制止? 要用哪一種方式作為介入策略?

以情緒行為而言,就如同活動進行時的情緒起伏個體的情緒起伏猶如心電圖上上下下起起伏伏每個起伏的過程中都有一個適當的介入時機而這需要觀察評估與工作分析與個體情緒相關的參考點例如: 臉部表情變化哭鬧的聲音與音量變化、肢體動作的變化等等每個時機點的介入策略不一定相同時間長度也不同

2017/10/16

行為的背後 ~ 猜猜我到底想要說甚麼呢?



H在音樂活動中認識了一個音樂術語 ~ 反覆記號

















剛接觸到此符號時 ~ 
H問: 如果我不要反覆會怎樣呢?
H問: 如果我沒有反覆會怎樣呢?
H問: 如果我忘記反覆會怎樣呢?
這樣問題持續循環


大家會不會也陷入循環的回答H小孩的問題呢?🤔
但上面問題不斷循環的出現是否有其他意義存在呢?🤔

2017/10/13

利用音樂活動的趣味性反覆練習

認知雙重處理系統一開始是由Schneide和Shiffrin提出,而該處理系統包含控制處理與自動化處理二種機制。就學習而言,當我們面對一項新知識或新技能的時候,例如大人協助孩子如何穿衣與扣鈕扣,就需要小孩一個一個動作慢慢地,努力地反覆學習(控制處理),直到學會,直到熟能生巧不再刻意練習,這就進入了自動化處理階段。相對地,小孩越來越會穿衣扣鈕扣,花費的時間也就越變越短。這也像Evans 等人把學習分成習得、流暢、精熟、維持、類化和調整等六個階段一樣。

因此,每個人在學習新事物時都需要經過上述的處理歷程,特殊需求者也是一樣。不一樣地是,他們從一個階段進入下一個階段都會比一般人慢,尤其越到類化與調整二階段更是一種挑戰。就如同黃志雄(2006)所表示,類化及調整階段即是學習的遷移和類化,主要在針對習得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刺激和反應的類化,以及因應不同的情境和問題。

2017/10/02

行為背後的訊息傳達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今天早上上課唱完歡迎歌和上課歌之後,
我問:   你想要做甚麼?
C小孩:  你想要做甚麼? (面帶著笑容雙手托住臉)

🤔當聽到這樣的回應的同時腦海中浮出的想法是甚麼呢?
🤔當聽到這樣的回應時會怎麼做呢?

2017/07/28

pp p f ff 是音樂術語 也可能是 ~

pp p f ff
是音樂表情術語
是音樂力度
是聲音的音量
也就是聲音的大小聲
分別是

很弱pp
弱     p
強     f
很強 ff

那天的音樂治療活動是利用音樂音量與情緒做連結
引導小孩過程中知道
他是以pp表示他的憤怒與抗議
但是大人們可能誤以無為小孩很乖的接受規勸或叨念或指正或課業學習

透過這次可以了解
每個人表達情緒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看似pp(很弱)應該是情緒緩和
但可能是一個人內在爆發的醞釀

看似ff(很強)應該是憤怒的表示
但可能是一個人興奮的表現

因此
每個人的情緒表達不同
沒有絕對
但也可能不如我們一般所想的
透過溝通與理解還是很重要的


2017/07/21

機動性的環境布置對我言很重要

機動性的環境布置對我而言很重要


所謂機動性是指我會依個體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在下一堂課做些布置,可能也會利用上堂課所的呈現的樣子 ~ 原因如下:

1.           了解療育一段時間後目前有具備哪些的能力
2.           是否有習得應有的能力
3.           觀察他們在環境變化時的情緒與行為表現
4.           觀察他們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5.           如何尋求協助

話說這不是音樂治療嗎?
音樂治療不是應該用音樂嗎?

2017/06/17

我的孩子沒有辦法在學校和人互動

我的孩子沒有辦法在學校和人互動
我的孩子沒有辦法找人聊天
沒有人要與我的孩子聊天
人際關係要有 說 聽 讀
也就是一方說 兩方聽 相互讀取(解讀)對方要傳達的訊息
為確定解讀意圖是否正確
會進入 問 說 聽 讀
一方問 一答(說) 兩方聽 兩方再度讀取(解讀)
以上需要雙方使用彼此能夠理解的語言
無論是哪個年齡階層與工作類別
都是必要的
對早療與學齡兒童的家長常會提出

2017/04/18

活動中之策略分享

許多特殊需求個體的聽能能力較弱,透過聽覺感官接收外界訊息到輸出需要時間。使用此策略是與個體從接受訊息到輸出過程中的中間這段路程有關,而這段路程與大腦神經系統是有關係的。

2017/04/05

在家的聲音遊戲

大是大,小是小
彩色球代替鼓槌
可以玩出甚麼音樂遊戲呢?

替代方案高與低

上星期六上課時與幾位不同狀況的小朋友一起玩這個遊戲
同時也觀察他們對同一種遊戲的反應




2017/03/19

神經學音樂治療法NMT影片、視覺搜索與注意力

自己也常使用影片中的活動協助特殊需求者,而此活動目標可以是視覺搜索、注意力和協調。之前曾提出視覺搜索對注意力的重要性,因此,當在YOUTUBE看到這個影片時,便在此提出影片做為示範說明。




首先,透過影片活動,我們能觀察到個體需要有動機願意轉動頭、頸與身體,才能擴大視覺搜索空間,也才能拍到皮鼓。隨著個體熟悉與能力改變,音療師或引導者是可以調整皮鼓在空間轉換的速度。以自己執行活動而言,會先從坐著→站著→走動;從一個鼓→二個鼓;從做與右二個方向→左右上下四個方向→左右上下後或更多不同方向(引導者需要適時彎腰,讓鈴鼓位置可以變化多些)

2017/03/17

音樂教本也可以是音療活動的材料!?

最近把這本視唱教本融入小C的療育課程中,是否有疑問 ~ 音樂治療不是音樂教育,怎麼會使用這叫教本呢?



🌟C

           C是一位語言遲緩的孩子,但是語言和認知都持續往上提升中,愛符號的他很喜歡音樂種種符號。之前是利用節奏符號介入小C療育目標,隨著觀察與目標,最近開始利用這本教本,藉由音符符號來提升目標能力。

2017/02/14

增強物與音樂潛能


小C二歲多與我認識,現在的他已經快上小學了!!

小C一找到機會,就很喜歡在音療活動摸索電子琴。
媽媽說在家也是這樣
因此 ~ 電子琴成為小C的增強物。




2016/08/24

是 ~ 又或是 ~

是注意力又或是焦慮
是焦慮又或是自我認同
是不會又或是自我質疑
給予否定或是給予支持


小燕子上課多年
能力也如大樓般的一層層往上建造著
然而能力越進步
對自己也就越瞭解

2016/07/17

非洲鼓和動作

一位念小學一年級的學生H如此瞭解音樂治療

H進門坐下來
一看到老師拿了非洲鼓
H: 我為什麼要用非洲鼓?
老師說:為什麼不行呢?
H: 你不是音樂治療師嗎? 音樂治療師不是應該利用音樂來幫助我嗎?這是我進來教室的目的啊!!
(((老師備感欣慰 ~ 這位H和幼稚園時代進步好多啊!!)
老師說: !! 你好厲害!! 你說出什麼是音樂治療?妳懂老師在做甚麼耶!! 厲害厲害 ~ (誇獎後~建立深一點點的概念 }}

非洲鼓

老師接著說: 就像你說的,音樂治療師要用音樂幫助你進步,只是非洲鼓是樂器,是製造音樂的一種樂器,所以 ~ (眼睛看著恍然大悟的H害羞起來))

H開始與老師利用非洲鼓幫助自己 ~~~

+++======+++======+++======++++++======+++======+++

H並不喜歡非洲鼓
而不喜歡的原因來自於動作問題
尤其是速度轉快時
H的姿勢會更加怪異
尤其從後方看動作方式
更加確定H動作問題困擾著他

2016/04/18

我們的親子練習時間



家長可以全程在場與適時地參與最讓人開心 ~ 因為

家庭在小朋友的療育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 ~ 專業人員與家長()之間需要相互瞭解。


實際參與 ~ 確實投入活動中,從中知道孩子的困難;

實際了解 ~ 當瞭解孩子的困難,家長應該會有疑問;

提出疑問 ~ 把心中的問題整理好與提出來討論;

詳細溝通 ~ 家長()提出問題讓專業人員有機會解釋。



延續前二周的親子練習時˙間

今天分別帶開練習

是練習樂器嗎?

~ 音樂治療並不教導如何彈奏或是敲奏樂器其中一種活動是能透過樂器活動改善/提升非音樂能力


手腳也是我的畫筆

上週五的團課活動之一讓家長和小朋友跟著聲音與歌詞畫出指定圖案。

小朋友們玩得開心 ~
看 ~ 我是創作家

大家除了蠟筆作畫之外,手腳也一起來,

大家跑跳、轉圈圈 ~ 媽媽們也很努力一起跳喔!!

看到我們小朋友的腳是不是很彩色啊 ~ 手也很美麗喔!!

過程中:

小朋友們必須要先記得老師剛剛訂下的遊戲規則。

這樣當聲音開始時,小朋友們要注意聽,接著把聽到的聲音做判斷,

注意力和持續專注的時間 ~ 是不可忽略的。

這樣子才能知道要轉換A動做到B動作,轉換B動做到C動作,或是轉換A動做到C動作。

這過程同時也考驗小朋友接收訊息與訊息處理速度。

2016/04/14

音療團體活動一

這是三月份開始的團體課程第二個月也就是四月份訂為親子月

因此四月份的第二個小時會讓家長進入課程中與孩子們一起進行課程

照片經過家長們同意


在圖片中的樂器有音磚有鐵琴也有拍鐘而這幾個樂器有一個共同點,是以C大調音階為主的旋律性樂器。

每組親子在活動中都會有一組樂器,家長與孩子們隨著老師的彈奏速度,逐一敲奏每個音,這時小朋友需要耳朵聽(注意聽老師的速度)、自我控制(不能跑得太快)、眼睛看(看著樂器上的每個音)

2016/04/02

親子音樂繪圖


四月份的音療團體課的第二個小時安排了親子時間讓大人與小來一起玩


此活動進行分為二種:   一為音樂中(跟著聲音畫圖,另一種為非音樂(請大家把空白處想辦法填滿,直到老師說停下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