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

我們的親子練習時間



家長可以全程在場與適時地參與最讓人開心 ~ 因為

家庭在小朋友的療育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 ~ 專業人員與家長()之間需要相互瞭解。


實際參與 ~ 確實投入活動中,從中知道孩子的困難;

實際了解 ~ 當瞭解孩子的困難,家長應該會有疑問;

提出疑問 ~ 把心中的問題整理好與提出來討論;

詳細溝通 ~ 家長()提出問題讓專業人員有機會解釋。



延續前二周的親子練習時˙間

今天分別帶開練習

是練習樂器嗎?

~ 音樂治療並不教導如何彈奏或是敲奏樂器其中一種活動是能透過樂器活動改善/提升非音樂能力



非音樂能力涵蓋:


認知溝通表達、社會行為、人際關係、感官動作協調、注意力、感官刺激等等。


在照片中可以看到媽媽們與小朋友一起練習,而課程情境中還可以看到親子間一來一往的互動狀況,且也看到有的媽媽會角色互換。


此活動目的中,老師可以分別就問題與嬤嬤們討論,又或是告知老師所看到的問題糗提供建議,這樣也可以讓家長從中瞭解音樂治療與坊間認知的音樂治療不同。


另外一個活動目的是: 家長可以透過活動過程學習觀察又或是把觀察到的狀況提出來,與老師共同討論,一同瞭解問題與解決問題。





家長有權利提出問題,直到自己疑問被解除,而專業人員有義務詳細確實解釋。
前提是家長()願意提出問題與聆聽,聆聽過程願意放下既有的想法,以及請勿帶著對專業人員的考試心態。
專業人員也需要放下身段,傾聽家長的問題,既使他們反駁;家長的反駁也是專業人員省思的機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