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7

聲音上的行為策略

當大人多次要求小孩過來,但是小孩就是沒有走過來的意願,還是繼續注意著眼前玩具(或當下正在進行的事情)。此時,大人是走過去小孩面前說話,還是站在原地逐漸提高音量呢?

A小孩是一個例子 ~ 在A小孩第一個月上課過程中對一般說話聲總是沒有反應,初始以為聽覺是否有問題。幾次活動下來觀察到聲音音量會影響A小孩的訊息接收與意願,另外則是滿足自己的刺激。

#過程
課程中的我開始維持一般說話音量與平穩語調,音樂治療中一定要的唱歌依然進行著,但是音樂降低聲音與聲調的變化。協助A小孩透過樂器提升視覺搜尋能力時所需要的口語指令與溝通,都只在耳邊輕輕說。

✴️聲音上的行為策略: 引導者維持一般音量說話,音調平穩
✴️ 家長在家策略:
1️⃣️️降低音量(不管甚麼情形都要忍住維持音量與語調)
2️⃣️小孩不過來,大人自己走過去
3️⃣️ 大人蹲下來與小孩面對面,眼睛對眼睛
4️⃣需要時,雙手搭在小孩雙肩上,提供些許重力

#結果
在課程中,A小孩對於接唱歌曲的次數,和注意力開始有變化。
媽媽發現降低音量小孩真的比較會聽,會做,也比較開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