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5

音樂模式抑制控制訓練於特殊需求幼童抑制控制能力提升之初探


音樂模式抑制控制訓練於特殊需求幼童抑制控制能力提升之初探
The Feasibility of Musical Inhibition Control Training for the Inhibition Control of the You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蕭瑞玲1*、陳譽齡2、孟瑛如3
Jui-Ling Hsiao1*, Yu-Ling Chen2, Ying-Ru Meng3
1社團法人新竹聲暉協會、2美國西南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音樂治療系、3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 Hsinchu Bright Sound Association, 2 Department of Music Therapy, Southwestern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3 Educ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抑制控制能力是執行功能其中一項重要能力,其目的在於讓個體能抑制自己不對無關事務因素做出反應,而能讓自己順利完成各項任務。抑制控制能力可幫助抑制衝動行為,幫助個體在有與當下情境衝突的想法或情緒下,仍能做出合宜的決定及行動。研究顯示,接受音樂訓練的兒童在執行抑制控制任務時,在與反應抑制有關的腦部區域會顯現出更強的神經活化,並且短期音樂訓練即能提升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基於抑制控制能力的可訓練性,研究者發展出音樂模式抑制控制訓練。此模式將抑制控制的測驗工具,包括停止信號 (Stop-signal reaction-time task)Go/NoGo任務、以及史楚普色字干擾任務 (Stroop Task),轉換成音樂經驗讓幼童練習,例如音樂模式Go/NoGo,也就是在初始階段可用鈴鼓聲代表要跟著聲音拍手,聽到木魚聲則要靜止不動。為避免產生自動化反應,樂器種類並不做固定,治療師可以選用其他樂器作為代替,亦可將原有樂器交換。本文研究目的即為探討音樂模式抑制控制訓練課程對學齡前特殊需求兒童抑制控制能力提升之可行性

方法:本研究對象為目前接受研究者音樂治療服務的個案。首先藉由分析在音樂治療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選出三位有抑制控制能力困難的學齡前特殊需求幼童,年齡介於5-6歲。在時間平均每次15-20分鐘,共計十二次的音樂模式抑制控制訓練中,研究者採取現場觀察、攝影等方式,分析參與對象在過程中的抑制控制行為表現,也會進一步以該影像與家長針對抑制控制行為問題進行討論。

 

結果:三位參與幼童均可接受且樂於執行音樂模式抑制控制訓練。同時,三位幼童在透過每週目標性地訓練下,都有所進步。

 

結論:本研究結果顯示幼童對音樂模式抑制控制訓練的接受度高,並且他們的抑制控制能力均有所提升。同時,研究者觀察到在不同形式的抑制控制能力訓練音樂活動中,三位幼童所呈現問題、行為表現與改變狀況與其是聽覺或視覺優勢學習有其差異性,而這是未來可進一步探究的議題之一,以能更確切的瞭解問題與協助方式。除此之外,研究者對於介入模式中所會使用輔助教材,例如以Stroop建構的自製敲奏樂器的視覺圖卡,也隨著過程中持續進行修正。特殊需求幼童相較一般幼童在神經發展上較為緩慢,抑制控制能力較弱,且學習過程需花較長的時間。音樂能引起動機,寓教於樂,因此,音樂模式抑制控制訓練對其療育過程應有其助益性。最後,研究者建議可對音樂模式抑制控制訓練的療效做進一步隨機對照實驗。

 

 

關鍵字:音樂模式抑制控制訓練、學齡前兒童、音樂治療



#引自臺灣早期療育論文專
https://www.tacdei.org.tw/special_column.php?special_column_classify_sn=41&special_column_sn=1194

#新竹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提升抑制控制力
#音樂治療與執行功能
#音樂治療與早期療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