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4

融入音樂治療之棒鐘活動於成人智能障礙者生活照護實務分享

蕭瑞玲、陳綺慧、孟瑛如(2017)。融入音樂治療之棒鐘活動於成人智能障礙者生活照護實務分享。特教季刊,142,11-23。

摘要

棒鐘(Hand-Chime) 是一種利用鋁製作而成的樂器。棒鐘的操作方式與手鐘(Hand-bells) 相似,但是其重量較手鐘為輕,容易用手握住與敲奏。棒鐘的特點在於沒有學過音樂的人能透過棒鐘習得獨奏和合奏的技巧。因此,本文以融入音樂治療之棒鐘課程為主題,文中會概要性的說明音樂治療於成人智能障礙者之生活照護、棒鐘課程對成人智能障礙者的優點、課程設計與原則,以及棒鐘課程的教案。希望透過本文的分享讓大眾瞭解棒鐘課程對於成人智能障礙者生活照護的方法。

資料來源
http://ericdata.com/tw/detail.aspx?no=285529

2020/06/23

多元音樂活動 助智能障礙兒提高學習力 (國語日報特殊教育版107年8月24日)

    智能障礙兒童和一般兒童在訊息處理、語言溝通、動作能力、社交行為、情緒行為及學業表現上,有明顯的差異,他們的學習狀況也因此受影響。

 智能障礙兒童的特質有:容易分心且選擇性注意能力低;記憶力不佳,尤其是短期記憶部分;舉一反三的能力弱;情境改變會讓他們無法順利用已有的技能或經驗解決問題;經常失敗,產生挫折感,導致學習動機弱並缺乏自信心;反應速度比一般人慢;語言理解力弱。因此,智能障礙兒童的學習過程不僅經常遭遇到困難與挑戰,也必須比一般人花費更多的時間練習。

 我們知道「學習」可分為習得、流暢、精熟、維持、類化和調整六個階段,而每階段都是下一個階段的基礎,直到達成設定的目標;音樂治療正是適合幫助智能障礙兒童達到學習目標的介入方法。 

 音樂治療是由音樂治療師利用音樂與音樂活動,為個體評估及了解個體的能力後,再針對他的需求訂定相關目標;其中涵蓋了認知、肢體動作、語言溝通、社交行為與心理情緒五項能力。音樂治療是以個體的需求為考量,且重視個體「此時此刻」的表現;是同理與理解個體,並和他在成長的道路上同行。在智能障礙兒童的輔導方法與策略中,納入活動多元的音樂治療,不僅可以給他們多感官的刺激,更可利用音樂的結構性,在歡樂的氣氛下協助他們成長,達到個人化目標。 

 目前許多國家的特殊教育已經提供音樂治療服務,讓智能障礙兒童能在不同模式方法的輔助下增進學習,例如,美國有些特殊學校把音樂治療活動與個別化目標結合。  

學前特殊教育 音樂活動變化多 提升特殊兒學習動機 (國語日報特殊教育版 107年3月23日)

文/蕭瑞玲(音樂治療師)  

「動機」在學習歷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當個體有動機,才能集中注意力,也容易引起想參與活動的反應,進而有效的學習。什麼是動機?簡單的說,當我們有「想要」的念頭,才會開始思考怎麼去獲得。「想要」就像開關,而「動機」則是一扇門,用想要開啟動機這扇門,才有辦法進入學習新技能的六個階段:獲得、流暢運用、精熟、維持、類化和調整。


反覆練習無趣   易扼殺學習動機
 當打開動機,進入「獲得」階段後,接著從一開始的「有意願參加」到「主動參加」,從對新技能由「感覺陌生」到「熟練」,再到「處於各種狀況都能應用自如」,這過程中須不斷練習。然而,反覆練習的過程通常是枯燥、無趣的,因此,保有高度學習動機,以持續學習技能,成為一種考驗。
 師長要如何誘發特殊需求幼兒「想要」的心理,進而協助他們產生學習動機,並且保持高度的學習動機,不因反覆學習而陷入枯燥無味的循環中?最重要的,是設計的學習活動必須要充滿趣味,富有變化,能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和多感官刺激。我認為,對需要引發與維持學習動機的特殊需求幼兒而言,音樂與音樂活動恰好能滿足這樣的需求。

音樂元素多樣  符合特殊兒需求
 音樂是由多種元素構成的。以一首樂曲來說,其中就涵蓋了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還有音符、休止符、反覆記號等各種音樂符號;不同的樂器也會有不同的音色與外形特徵。這些元素不僅讓音樂活動充滿變化,也能提供特殊需求兒童多元的感官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