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

利用音樂活動建立抑制控制能力1(原初稿2018年2月7日下午11:33)注意力與抑制控制力的超級關係2

抑制控制能力(inhibition control)是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其中一個分項行為。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有研究的知名學者Dr. Barkley認為抑制控制是執行功能中最基本的要素,影響其他功能的運作。根據研究指出執行功能是能被教導的,而目前也有國家施行執行功能計畫例如美國。因此,讓學習的地基穩固,抑制控制能力需要被了解與建立。


抑制控制能力的三個階段歷程是:
1.    抑制優勢反應(inhibition the prepotent response)
2.    中斷所進行的反應(interrupt ongoing response)
3.    干擾控制(interference control)

#甚麼是抑制控制能力呢?
    抑制控制能力是指個體本身具有「拒絕」外界各種各樣的吸引力,讓自己能持續往眼前的方向(目標)前進,而這當中需要個體本身展現能分辨事件對/錯、可/不可、能/不能、好/壞 的能力。因此,個體在這過程展現 分辨-思考-選擇 也可說是一連串的思考活動歷程。另外,我們也可以從以下的例子思考擁有成熟的抑制控制能力與否影響的範圍是多元與相互牽制著。

例如 1:
學生好想要現在衝出去操場跑三圈還是抑制我跑出去的欲望這時學生需要思考當下正坐在教室內上課中,這樣是對或錯。學生是否有能力延宕自己想要衝出去的時間,等到老師說下課了再去操場跑三圈呢?


例如 2:
當老師在問大家問題時,學生是否能抑制自己「立即回答」的想法,做到老師先前說過的活動規則(先舉手,等老師點名)?

例如 3:
現在學生被A指責好生氣,想發洩,腦子正想著  是要衝出教室嗎?  還是摔東西?
又或是尖叫?  還是揮出拳頭打向正在指責的人。這時這位學生是否有抑制控制腦中想法的能力,控制以上行為,聽聽A的指責指責的理由合理還是不合理?


#分享相關音樂活動











延續上一篇音樂活動與抑制控制所分享的活動做為說明範例
第一初始是要個體依循主要訊息(鼓聲)敲奏樂器,不能因為干擾訊息(音管鐘)的出現而受影響,例如個體不能跟著音管鐘(干擾訊息)敲奏樂器,而忘記鼓聲才是主要訊息。

第二當個體已經習慣上述方式,且當引導者(音療師)利用節奏、速度和音高變化敲奏音管鐘,企圖用不同層次的干擾因子影響個體時,這時可以換另一種方式。

#理由
個體對上述過程呈現習慣化是一種自動化反應。個體已經很清楚只要聽著鼓聲持續敲奏手上的樂器即可。當此時把原已經習慣的主要訊息變為干擾訊息,而原干擾訊息變為主要訊息;也就是說,個體改聽音管鐘(主要訊息)敲奏手上的樂器(做出反應),但不能對鼓聲(干擾因子)做出回應。

若是以抑制控制三個階段歷程來說明上述音樂活動則是:

1.  抑制優勢反應

個體在這過程中需要抑制自己對已經熟悉習慣的做出反應(跟著鼓聲敲奏樂器)

2.  中斷所進行的反應

個體要跟著鼓聲敲奏時的當下是否能有意識到且做出判斷,想一想,快速的修正與調整自己

3.  干擾控制(interference control)

當修正與調整自己後確定跟隨著音管鐘的聲音敲奏樂器(做出反應)而不是鼓聲時,思考過後的個體能堅定自己所選擇的而不受外界因素干擾(例如團體中的同儕或「你確定嗎?」等質疑性的干擾問題。



















參考文獻:
1. 注意力交響樂
2.    淺談執行功能及其在特殊教育上的應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