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1

音樂治療可以利用音樂元素作為量化說明的依據之一


前兩天下課後與家長談到小朋友的狀況家長聽著想著說到: !!想想這樣好像還要努力很久齁。

~ 要如何讓家長知道與瞭解小朋友的進步呢?
~ 而且音樂治療似乎很難被看到進步(就像學科可以有分數表示)


然而音樂治療呢?

音樂構成要有小節、速度和拍子等等,而這些是可以量化的依據。

因此 ~ 與過去比較


拍鼓時,小朋友可以從雙手(同時)拍奏轉到可以雙手(輪流拍奏),例如雙手可以同時連續拍奏,次數則是從三拍››五拍››九拍 ~ 等等。

左手右手輪流交替拍奏,次數則是從四拍››八拍››十二拍 ~ 等等。

接著把上述組合再一起,小朋友可以雙手同時和交替拍奏(例如同時拍奏四拍後轉為交替拍奏四拍,再回到同時拍奏的四拍。

這過程小朋友的改變包含:

拍奏動作: 雙手拍奏 ›› 同時拍奏和輪流拍奏拍奏次數的改變,
拍奏次數: 單一動作的三拍 ›› 雙動作交替的連續十六拍 ›› 一首小星星


這過程小朋友需要在拍鼓上的專注持續力與過去不同,
此外,小朋友也可以記住每四拍就要換一次拍奏動作。


小朋友在音樂治療活動有沒有改變呢?


利用音樂的結構作為說明依據也是一種方式


而小朋友從老師肢體完全協助 ›› 部份協助 ›› 撤除協助 ›› 獨立操作,也是一種能力的改變


PS: 小星星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四拍為一小節
所以小星星共有十小節的話那總共是幾拍呢?


聽完後 ~ 媽媽恍然大悟的喔一聲和點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