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活動中的起承轉合之目的在於非音樂能力



多數人認為音樂治療、音樂療育、功能性/目標性音樂遊戲等的觀察介入行為僅限於{{音樂}}活動進行過程;也因為如此,多數人會認為進入了音樂才是正式上課,才是{{}}上課。

其實不然 ~


整體療育過程從服務對象出現就已經開始 ~
活動觀察則是從治療師下達指令進入音樂活動的進行式即開始



第一階段
1. 由老師準備桌子且把各種樂器放置在桌子上;
2. 依序詢問服務對象樂器名稱,以確定服務對象對樂器認知程度
3. 敘說規則;
4. 示範;
5. 服務對象獨立進行;
6. 若是家長在場,可以以親子方式進行活動;
7. 活動結束後,由服務對象依指令將指定樂器放回櫃子。


第二階段: 由老師下達指令,服務對象準備
1. 老師將桌子放置於教室中間;
2. 老師請服務對象依指令從櫃子把指定樂器拿出並放置在桌子上;
3. 規則說明;
4. 服務對象獨立進行;
5. 若是家長在場,可以以親子方式進行活動;
6. 活動結束後,由服務對象依指令將指定樂器放回櫃子。


~  ~ ~ ~ ~大家可以試著想一想啊動動腦 ~ ~ ~ ~ ~

從以上粗略的步驟中看到服務對象需要具備有哪些{{非音樂}}能力,
而這些{{非音樂}}能力也就是音樂活動進行時所要觀察與瞭解的。



目的在於瞭解與協助服務對象在活動中非音樂能力的表現,並促進非音樂能力的提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