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1

樂器擺置也會影響服務對象能力的判斷

當看到服務對象無法順利敲音磚、鐵琴,或是木琴的時候,為了釐清問題(例如: 視知覺、視動協調、動機等問題外),也要思索是否樂器擺置的方式有問題。

有時調整樂器的擺置方式是必要的。


換個方式思考,樂器都是固定的,習慣方式都是平放在地上或桌面上。又,桌椅高度也可固定,無法調整。因此,平時都是個體將就適應樂器擺置的方式,當個體做不好,都是責備不專心、沒耐心、沒動機,或習慣不好;也可能認為別人都可以做到,個體卻為什麼不行?


如果我們願意換個角度來思考對方為什麼不行呢?


就像個子高的人不懂矮個子的苦,矮個子可能不理解高個子不方便的時候。


如果樂器擺置的地方是可調整,讓擺置方式將就個體,以個體本身為出發,可能會發現第一時間所責備的話語可能都是誤會。

為什麼呢?

首先  我們先思考敲奏音磚與鐵琴又或是木琴時所需要的動作。假設一般方式擺置,且尚未看圖卡之前,個體大致需要:


低頭(這時需要頭頸>眼睛看 > 頭頸轉動與左右搜索 > 同時看和敲 

然而,許多個體,尤其是特殊需求者,常常因為第一步的低頭動作而被誤以為不喜歡、眼睛不看、不會或是不專心等等 。但是,事實卻不是如此。例如:




1.   手握著琴槌滑動,但是眼睛四處游移
2.   當被協助敲奏時,也是不低頭,而是偶而用下方視野或是眼球往下移動後立即游移他處


當我把樂器擺置方式改變後,讓個體再度敲奏,發現個體的眼睛「看到」音磚,邊看邊模仿且敲在樂器上的次數也增加,反應也比之前快。


#樂器的調整與擺置也需要依照個體本身的需求而擺放
#樂器大小與長短也會有所影響


因此,圖內的音磚也可以改為音管鐘。如果有貼符號  也需要注意符號大小和貼置的位置。



#更深入的了解需要跨專業人員協助,適時的詢問其他專業(職能、物理等)也是需要的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