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9

是音樂能力嗎?

這是一個介紹創意(造)性音樂治療法
(Creative Music Therapy – Nordoff Robbins Approach
此法是音樂治療法之一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音樂兒
文中也提供很多個案與影片
~~~~~~~~~~~~~~~~~~~~
多數人都覺得音樂治療要有音樂能力
又或是對音樂有反應是因為有音樂能力
然而是如此嗎?
是音樂引起行為的產生
還是音療師觀察個案狀況,並且利用音樂MATCH個案當下此時此刻的聲音-行為-動作等等所引起更多個案的回應或更多的正向行為與治療師互動呢? 我想這值得大家深思 ~ 而不是一直認為是因為{{有音樂能力才有辦法回應}}
~~~~~~~~~~~~~~~~~
下端按下連結可以直接看到影片
觀賞時可以想想上方的問題


http://www.nordoff-robbins.org.uk/musictherapyvideos

2015/10/12

排序、聚焦、行動,就會看到不同

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626#sthash.J8r9HPpo.dpuf」

如果你能提升注意力,便能更有效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有條不紊地組織、簡化你的家庭與工作生活。我們都能學會提升注意力,這項技能有助於你在一團混亂中釐清頭緒。但光是了解注意力如何運作還不夠,你必須開始在每天的生活中,選擇採取小步驟向前進。

所謂的「關注」,就是指你必須將注意力集中在諸多事物的其中一件,意味著將精神從某些事物上抽離,以俾有效處理其他事。專注與分心,剛好是兩個相反的作用。我們一次只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今天,你想將注意力集中在哪件事上呢?我們的時間與能力都有限,你做出的每個決定,都會影響你的注意力走向。在你學習如何一次只做一件工作時,你也會變得更有效率、生產力更高。
選擇將全部的注意力一次只聚焦在一件事情上是項技能,它會立即改善你的時間管理效能與生產力。當你將注意力集中聚焦時,你也能大幅強化完成個別任務與專案的能力。

注意力是引領自閉症兒童進入遊戲團體的重要課題。

注意力是引領自閉症兒童進入遊戲團體的重要課題。
自閉症兒童在共同注意力上有困難,在玩共同焦點或需要合作的遊戲,
活動中音樂及樂器經常能成為共同注意力的焦點。
此外音樂的曲式結構給予兒童時間的提示,
易於熟悉遊戲的流程及順序;
音樂中的音樂元素安排,高低音、快慢、大小聲等等,
給予兒童遊戲規則的提示,易於配合活動。
因此,本研究將音樂結合於傳統遊戲中,期能提升自閉症兒童在遊戲中的注意力。
**施淳俐、陳譽齡、陳嘉玲(2008)。音樂遊戲團體對自閉症兒童注意力行為影響之個案研究。發表於第九屆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國際論文發表大會

第六屆早療論文發表: 結合物理治療及音樂治療原則之腦性麻痺兒童訓練的初步報告


1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復健科 、2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復健科學研究所、3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復健科
楊建志1、張玉霖1、楊嬿璇1、劉文瑜1,2、黃美涓1,2、陳嘉玲3
背景與目的
腦 性麻痺(cerebral palsy)是一種在兒童時期最常見會引起嚴重身體殘障(physical disability)的疾病(Kuban and Leviton, 1994)。依據國際腦性麻痺定義及分類研討會最新的定義,腦性麻痺是用來描述一群動作和姿勢發展的障礙,所引發的活動限制(activity limitation),可歸因於正在發展中胎兒或嬰兒的腦部受到非漸進性干擾(non-progressive disturbances)。腦性麻痺的動作障礙常伴有感覺、認知、溝通、知覺,及/或行為的異常,以及/或癲癇障礙(Bax et al., 2005)。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是腦性麻痺兒童常接觸到的一種治療介入方式,物理治療是運用各種物理媒介,如光、熱、水、力、電等和各種生物力學的原理、知識與技術來評 估、治療疾病的科學與醫療專業,進而增加或維持兒童身體機能最大限度的動作控制能力,達到最佳的自我獨立。
根據美國音樂治療協會(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於2005年對音樂治療的定義,音樂治療是以使用於臨床及有佐證基礎的音樂(經驗)為媒介,經由合格訓練的音樂治療師來執行,於 治療關係中達成個別設定的目標。當使用音樂治療於肢體障礙兒童時,音樂治療師透過聆聽、歌唱、彈奏、敲擊、律動、即興創作的音樂經驗,來幫助改善並維持孩 童之肢體、認知理解、表達、溝通、社會行為、情緒表達的能力。
Walmsley等(1981)使用音樂當作生物回饋法(biofeedback)來訓練重度智能不足腦性麻痺兒童的頭部控制,結果顯示當有音樂當回饋時 頭部控制能力有增加。Yasuhara(2001)以音樂治療的方式來訓練雷特氏症候群的兒童,結果顯示單次課程中兒童的抓握時間與頻率都有上升。此 外,Pacchetti等(2000)則利用音樂治療融入復健運動也改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動作緩慢(bradykinesia)障礙,並提升動作功能、情 感與日常生活能力;而在物理治療臨床上,音樂類的玩具常用來做為來提高兒童參與治療訓練的動機或當作運動的回饋,國內在過去雖然並不缺乏對於腦性麻痺兒童 的物理治療或音樂治療報告,但是跨專業間結合物理治療及音樂治療來訓練腦性麻痺兒童的臨床治療模式並不常見,因此本報告將描述一名患有腦性麻痺的個案參與 一個結合物理治療及音樂治療介入的原則所設計之治療活動情形。
成效評量
個案經過八週的治療介入後,在目標的達成率在第三週開始有上升,在行走測試中由零次/三次達成率進步到兩次/三次達成率(圖一);執行訓練活動的速度,參 與度及注意力皆有顯著改善,且在訓練過程中對於節律的變化能反映在動作的執行速度。此外,家長對此種介入模式抱持極為正面的支持,顯現這種治療介入模式應 用有臨床意義。然而,本治療介入仰賴長時間的跨專業間的合作與溝通,所需耗費的人力及成本並不低。

音樂治療於社區精神病患之實務運用@ 諮商與輔導期刊

音樂治療於社區精神病患之實務運用@ 諮商與輔導期刊 (2015.8)

蔡尚津(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研究生)
錢怡君( 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 音樂治療碩士)
林妍伶(University of Iowa 音樂治療碩士)

前言
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2012)定義「音樂治療」-
其為是運用音樂對人生理及心理所可能產生的影響,配合治療技巧,來協助個體達到維持及增進身心健康的目標。
在以音樂為主的療程中,不只是聆聽音樂、或是演奏樂器,而是包含一切與音樂相關的運用和經驗。其目的是幫助個案在過程中,獲得治療的目標---提升健康、減輕疼痛、管理壓力、抒發情感、提升記憶、提高溝通能力的方式、肢體復健 (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 2014)

萬芳 Wan Fang【阿茲海默 Alzheimer(Silence by the sea)】

透過歌詞描述瞭解阿茲海默
~~~~~~~~~~~~~~~~~~~~~~~~~
阿茲海默 海也沉默
記憶艦隊溫柔迷航
我的行李一件一件
甚至沒有告別
就安靜地離去
但到時我也不會知道
阿茲海默港
港口的海
好安靜
我記得朱槿是扶桑
我記得微笑是友善
但天哪我不記得你
是誰在樹下吻了我
通往黎明的漫長守夜中
記得的只有一個陌生溫柔的笑
不要當我的女兒
不要當我的愛人
遺忘是一種好幸福的殘忍
我不想讓殘酷顯得如此幸福 幸福 幸福 幸福
鏡子裡的頭髮灰了
眼睛暗了
鏡子裡的人是誰
我記得朱槿是扶桑
我記得微笑是友善
但天哪我不記得你
是誰在樹下吻了我
遺忘是一種好幸福的殘忍
我不想讓殘酷顯得如此幸福 幸福
鏡子裡的頭髮灰了
眼睛暗了
鏡子裡的人是誰
我問你我問你是誰
我問你我問你是誰
阿茲海默
海也沉默
阿茲海默
海已沉默

聽障者也是音療的服務對象之一

聽障者也是音療的服務對象之一
~~~~~~~~~~~~~~~~~~~~~~~~
藉由音樂活動協主口語與聽能訓練
~~~~~~~~~~~~~~~~~~~~~~~~~~~~~

聽力障礙常常造成生活上的影響,例如無法經由耳朵察覺駛近的車子或移動的物體,危險因而大增;或者因溝通困難而造成誤會、甚至引來猜忌妄想等;同時,聽力障礙使得來自環境的訊息輸入大為減少,因而不利於時空的定向感;聽力也影響人的反應度與記憶的儲存,尤有甚者,智能的精準度還取決於視、聽刺激與社交互動的可親近度呢!
造成老年人聽力障礙的原因很多,從語言溝通的神經生理學基礎觀點來看,最有可能的是周邊聽覺障礙、中樞聽語理解障礙(central auditory dysfunction)、注意力問題、或是聽覺語言理解問題。一般發生於年長者的聽力障礙都被視為是正常老化現象,這一部份可能也是事實。老年聽力障礙多半影響高頻音域,屬於周邊傳導或內耳的退化,不論身處安靜或吵雜的環境一樣都聽不到。
但有一部份老人在很安靜的場合可以聽得到聲音、且充分了解;然而,一旦來到聲音出現競爭及互相干擾的吵雜環境,如廟會慶典中、七嘴八舌熱烈討論中、或坐在行駛中的車輛中談話等等,則發生聽語理解的問題,這就是典型的「中樞聽語理解障礙」,這種現象與分散性(divided) 與專注性(focused)注意力功能相當有關。
分散性注意力有點類似使用電腦開很多視窗或同時與多人通訊,一心多用而能達成任務,這不僅是容量的問題,也涉及策略使用;專注性注意力就像在吵雜的舞會中,卻能與對方交談,好像把不想聽的聲音濾掉一樣,只留下目前所需的訊息。
還有一個狀況也經常被誤以為是聽力障礙,那就是語言理解或稱為接受型失語症。接受型失語症的病人聽力大致正常、也可以清楚地辨認聲音到某個程度,例如能分辨是人發出的語言、狗叫、風聲或音樂,但是對聽到的語言無法理解,等於是「有聽沒有懂」。
腦中風傷及左腦頂葉或顳葉經常會為病人帶來接受型失語症,頗困擾家人與復健治療師;早期阿茲海默症也會影響頂葉區,造成某種程度的接受型失語症,病人認真的聽著對方的說話,但確抓不到重點,讓人以為是聽力障礙。

國際音樂治療新聞報導

醫院提供音樂治療服務協助特殊需求者
記者報導也同時提供研究文獻以佐證音療是一種有實證研究的介入方法!!
同時記者很棒給音樂治療教授機會解釋以前後對照音樂治療與非音樂活動之間的差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tz-mJ-x-Q

音樂活動融入生活空間

今年與由伊甸所承辦的新竹市啟能生活照顧中心第二年合作。
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機構在上課的這間教室中,
讓每樣樂器都有一定的位置,
同時機構也在樂器櫃門上為每個樂器的貼上圖片。
對於活動設計者而言是很好的視覺提示,所以很棒!!
又或是說,活動設計者觀察服務對象的生活環境,
將生活環境與協助服務對象所設計的活動融合在一起。
多數人都認為音樂治療相關活動只有樂器、唱歌或是律動才算是音樂活動。
大家開開心心唱唱跳跳就是在執行治療,
然而這卻是一種偏見,也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在我們的課程內容活動的設計與進行並不能只是想到樂器、唱歌或是律動,而是每天都在這空間生活的服務對象們是要如何與生活環境做連結。
因為協助者需要考量的是:
活動設計是服務對象+整體活動環境=1,
而不是只有服務對象本身+生活環境=2。
尤其是長期照顧機構中的住民更是需要。
在第一堂課之後的課程,我們都會利用櫃子上的圖片進行活動,
而這活動會是在上課歌前。
我們會問與上周課程有關的問題,
例如:誰記得我們上星期有用到那那些樂器呢?
能夠口語回答的,以口語回答,口語弱的人則可以利用指認圖片,
這過程服務對象需要回溯去、記憶提取、活動參與度、聽和說等等,
過程中也看到彼此間的互助與提醒。
當找到後可以再請服務對象協助把樂器拿出來放置在桌上,
這過程可以有聽的注意力與理解、動作練習。
當找不到下,依照提示並利用眼前的圖片提示,
透過視覺搜索能力上下左右尋找。
因此,活動不是只有活動,而是活動是依照服務對象的本身需求而發展,
而活動設計也需要善用周圍環境進行活動,
為生活在該空間的服務對象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
想要了解該機構或是安置轉介流程~可到此網站

問好還是不問好

大人教禮貌時
自己當下做到自己的禮貌嗎?
~~~~~~~~~~~~~~~~~~~~~~~
大人會教小孩子逢人問好或是說再見
有的孩子在催促中會更加拒絕
不如給孩子時間
就如家長說的{我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
因此
我們應該要先了解原因
給予時間
今天不行 明天 明天不行 下星期再試試看
也可以是著跟小朋友立約
今天沒有說出再見 可能因為緊張或是心理尚未準備好
又或是不好意思 ~~~~各種原因
因此我們大人要先同理
讓他們知道我們同理他的困難
告訴他們我們願意等
立約一個時間(下次遇到/下次上課~等等)
說再見的事情也是如此
除了先立約
可以提醒
就如同自己今天在下課前提醒小於曾經答應的事情
小魚也點頭回應表示好
因此
今天順利跟另一位老師說再見
~~~~~~~~~~~~
問好與說再見可以分開進行
學習禮貌是一件好事
但是家長可以先示範
而不是催促小朋友問好或說再見
但是卻沒有發現
至始至終家長們都沒有向對方問好與說再見喔!!

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 兒童聽力保健動畫 2 耳朵的構造

耳朵的構造


與人互動 聽 很重要
上課聽講 聽 很重要
聽音樂 也是要聽 
可見聽是一件不可不注意的事情
而聽需要的是耳朵
外耳中耳內耳都各有其重要性
透過卡通瞭解耳朵的構造
在網路上搜尋時的關鍵字眼是{音磚}
但我記得購買時,上面的字眼是稱為{音管鐘}
我自己也就一直用音管鐘
這有個好處
可以與音磚做區分
音磚的底是實心
音管鐘的底則是空心
也因此
音管鐘的聲響與音轉的聲響不同
所以也就愛上音管鐘
對於身為音療師的我言
樂器是樂器
但是這樂器的功能要如何發揮
是在於我們觀察的服務對象所需要的是甚麼
要確實的協助服務對象
觀察與分析是重要
但是要如何觀察
只是唱跳或是敲打樂器嗎?
其實不然
善用樂器是可以觀察到許多現象
音磚又或是音管鐘可以是像積木一樣排列
透過音樂互動的無語言溝通程中
我排列我轉換 至看到了
至聽至看致排列
聽到什麼?
聽到老師的節奏
他模仿 他敲奏對應的位置
觀察 模仿 共享性注意力 聽到 敲出 記憶
接著至決定丟掉模仿
他看他想他思考
我換一個 他換一個
但是我不要和你一樣
我敲你敲
我不要和你一樣
但是我要一起合奏
在這音樂互動過程中
無語言溝通
不是家長要的語言性溝通
但是願意看願意想
這過程中
至又用了多少認知能力 觀察能力 思考能力 溝通能力 社會能力
一個服務對象在活動進行過程中
不會只被觀察一個點
一個活動中
因為活動安排可以觀察到很多服務對象所需要被協助的點
但是要看到還是不要看到
除了是老師的協助外
還是回歸於家長
因為
小朋友需要提升的往往與家長期待小朋友可以提升的方向不同

療育課程安排早上還是下午呢?

療育課程安排早上還是下午呢?
醫師建議早上上課精神比較好
但是一定嗎?
下午可能上了一天幼稚園也累了
所以下午不好
然而要知道早還是下午
下午還是晚上
我想還是依賴家長們的觀察
今天將早上的K小孩調到下午上課是為了評估差異
確實下午上課是比較好的時段
許多行為表現都是自五月份中上課以來沒有看到的
早上睡飽飽為什麼不好呢?
因為不想進幼稚園
一直掛慮等等要去幼稚園
然而為什麼不喜歡去幼稚園呢?
目前不清楚
但是與K媽媽分享另一個A小孩過去類似的狀況
A小孩每周固定某天的哭鬧 只要是這一天
就會哭鬧 拒絕進幼稚園
A媽媽了解後原來是因為小朋友排拒學校安排的感統課程
這可以理解 因為A小孩的肢體動作不佳 感官知覺也落後
因此媽媽先安排這天當外面療育課程的時間
在能力逐漸提升了 與人的互動和語言表達都比過去進步
信心也出現了 所以 幼稚園也不再可怕
K媽媽分享確實幼稚園老師有分享K小孩對體能可的反應
因此請媽媽詢問學校的課程時刻表並做觀察
我想每個人都不會沒有原因的排拒某樣人事物
我相信每件事情的發生
一定都是 事出必有因
哭 ~ 為何哭?
鬧 ~ 為何鬧?
氣 ~ 又是為哪樁呢?
找出適切的可能因素
我們才不會誤會語言還詞不達意的小小孩
療育課程安排早上還是下午呢?
下午還是晚上呢?
還是較可以穩定學
學習的時間比狂排一堆課程的好!!

聆聽音樂與音療

音樂 多數人一聽到{音樂}立即聯想冥想放鬆
聽聽有水聲的音樂
聽聽鳥鳴重叫聲的大自然音樂
聽聽任何有寫音樂治療的放鬆音樂
靜心音樂
冥想音樂
很多
但是為什麼要靜心?
為什麼要冥想?
為什麼要放鬆?
如同上篇所言
事情發生的原因是 ~
靜心的原因是
冥想的原因是
煩躁的原因是
壓力的原因是
如果自己是了解其中原因
聆聽音樂過程會有所得
但是如果自己不知道
需要的是更深層的引導
這就不是只靠音樂冥想就可以解決的
因此
音樂治療的目的是心理情緒 是放鬆
心理情緒有問題才尋求音樂治療嗎?
心理情緒需要被引導
是可以尋求音療師的協助
但是音療過程卻不是單純聆聽
音療師也無法像醫師一樣開處方籤
因為每個人深層內在所需不同
所需要的引導也就不同
也因為如此
音樂處方籤不存在
它需要量身訂做!!

成大證實 音樂可反映神經可塑性與功能異常

成大證實 音樂可反映神經可塑性與功能異常



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初級、次級聽覺皮質電位能量均顯著弱於一般人,
例如一般人聆聽兩個音高、三個音高和弦時,
就可在初級聽覺皮質觀察到反應差異,
但精神分裂症者卻無明顯表現。
梁勝富表示,目前醫界多是透過「行為量表」來測試身心功能,
但未來可望透過音樂、聲音來誘發大腦反應,
即可客觀呈現出患者的大腦感知異常,
希望未來能與精神醫學、神經科學等領域的專家深入合作,
將研究成果運用到臨床醫學領域,
對心腦醫學產生實質貢獻。


音樂治療在亞特蘭大兒童癌症中心

Music Therapy at the Children's Healthcare of Atlanta - AFLAC Cancer Center on WSB-TV...音樂治療在亞特蘭大兒童癌症中心

擁抱音樂吧!

此法以音樂本身為出發點,建立於每個人都擁有對音樂的感受度,
其特色重視是音樂本身,相信每個人心中始終住一位音樂兒{music child},
藉此與個體在音樂互動中產生共鳴。
大家都有音樂能力,我們感受音樂是一種能力,
我們關起門來偷偷唱歌也是音樂能力,
自然與音樂搖擺也是音樂能力。。。。。
所以別說自己沒有音樂能力。。
只要你願意。。。
擁抱音樂吧!
搖滾樂,鄉村音樂,客家民謠,臺語歌曲。。。
會聽會欣賞。。。
就是一種音樂能力。。。


擁抱音樂吧!

構成音樂的三個基本要素

構成音樂的三個基本要素─
旋律、節奏、和聲,成就了音樂的各種面貌與型式!
豐富多樣的音樂種類,
包括兒歌、唸謠、中外流行歌曲、古典音樂、大自然音樂、新世紀音樂等等,
滿足不同年齡層、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成長經驗與不同需求的人們心理、
生理或情緒上的各式需求;
而音樂可以聆聽、可以歌唱、可以樂器表現、
可以配合肢體律動、可以自由創造發揮的多元特質,
在在吸引發展遲緩兒童的參與以及回應;
此外,音樂的型式可簡單亦可複雜,
正好符合發展遲緩兒童們不同發展階段的獨特學習能力。
音樂治療師設計出使發展遲緩兒童能夠理解,符合其能力,
進而願意參與及體驗的音樂經驗,
開拓發展遲緩兒童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感官的經驗,
具體化發展遲緩兒童的感受力、觀察力與理解力,
強化發展遲緩兒童在認知、情緒、溝通、動作與社會行為等各方面能力的建立。

2015/10/01

音樂活動設計與生活環境

今年與由伊甸所承辦的新竹市啟能生活照顧中心第二年合作。
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機構在上課的這間教室中,
讓每樣樂器都有一定的位置,

2015/08/24

音樂家都是天生神童嗎?

音樂家都是天生神童嗎?2013-01-03

威斯康辛大學曼迪遜分校的嬰兒學習實驗室心理學家莎佛隆(Jenny Saffran)指出,每個人都在嬰兒期都有這種能力,但很少人能保持,可能是因為「不使用就失去」的原因。
+++++++++++++++++++
創造性音樂治療{Creative Music Therapy}由諾朵夫和羅賓斯共同發展,是音樂治療學派之一 。此法以音樂本身為出發點,建立於每個人都擁有對音樂的感受度,其特色重視是音樂本身,相信每個人心中始終住一位音樂兒{music child},藉此與個體在音樂互動中產生共鳴。
大家都有音樂能力,我們感受音樂是一種能力,我們關起門來偷偷唱歌也是音樂能力,自然與音樂搖擺也是音樂能力。。。。。所以別說自己沒有音樂能力。。只要你願意。。。擁抱音樂吧!搖滾樂,鄉村音樂,客家民謠,臺語歌曲。。。會聽會欣賞。。。就是一種音樂能力。。。擁抱音樂吧!

https://www.muzik-online.com/tw/article/focus/dfcf6818-aa61-4dd8-9b71-af6d23919ffa

莫札特效應不存在

莫札特效應不存在

2013-08-20

根據美國新的神經科學研究報告指出,所謂的莫札特效應可能真的不存在。
加州大學教授尼可拉斯‧斯皮策(Nicholas Spitzer)在新的研究中指出,聽古典音樂對腦部的學習能力以及活動力並沒有任何的影響。研究結果跟廣為人知的「莫札特效應」──聽古典音樂(或是莫札特的音樂)能夠幫助成人以及幼兒的腦部發展──相抵觸。
斯皮策告訴《經濟學人》雜誌:「讓我來破除這個和腦部發展有關的迷思。很多人認為聽古典音樂可以幫助腦部功能發展,或者玩某些遊戲可以幫助認知功能。但是我們發現,其實運動是幫助腦部功能發展的關鍵。」
然而,斯皮策卻同意學習演奏樂器確實可以幫助腦部發展:「一邊讀譜一邊演奏音樂更能夠強化腦部功能活化。」
https://www.muzik-online.com/tw/article/focus/d7407e80-635b-99df-c455-97f80ebd3748

2015/05/01

人際關係團體練習活動

這個就是讓人際關係團體練習的句型,也是小一生打電話來討價還價的罪魁禍首。
我們練習的方式不是以作者們的方式和遊戲,
依然,我們先做工作分析,將目標和遊戲細細分解,慢慢建構,
為什魔要進行這個活動呢? 這不是音樂療育嗎?
是的!! 

2015/04/23

創意發想

早上去上課
小孩注意看到新的音符
自行發揮想像力..自己以自己的方式記住與區辨其中差異
音樂治療主要目標不會是樂理
但也因此看到他們的想像力
猜猜看
那個是一支釣竿呢?
那一個是水面上的寶藏?
又哪一個是毛毛蟲呢?


小讚事-1

在五月份要滿一年來到前的這兩週
三歲多一些的奇奇願意開口獨立唱歡迎歌和上課歌
開心又獨立唱完完整歌詞且音準佳
-----------------------------------------
一樣的
沒有歌詞逐字填空接唱得過程
聆聽熟悉音樂會因為自己還跟不上
而不願意讓老師播放或彈奏或唱歌
但是願意聆聽不熟悉的音樂或童謠
近來慢慢已經可以逐字又完整清楚唱出歌詞
願意聽 願意唱
完整又清楚
有的小孩可以逐字 有的小孩拒絕逐字
連續兩週看到奇奇自己獨力開心唱歌
不再說{老師唱}
真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