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3

是預見或是依據過去經驗來判斷??

小一的小睿被診斷為亞斯,過去在學校因許多因素,不被平等的對待,
直到再度評估,視為亞斯合併
過動,老師與學校改變對小睿的態度,因為重新評估而知道合併過動,
老師主動開口如何協助小睿,與過去有許多不一樣的表現,

同樣活動不同反應

重新從以換掉的電腦硬碟中取得過去所累積的資料與記錄,
這是多年前針對音樂聆聽部份所寫的文字,

同樣活動不同反應

一個星期五下午上課,三個不同時段不同年齡小朋友們上音樂治療課程,
他們分別是七歲、五歲和四歲,
MT運用同樣的活動 -> 揚琴和霓虹燈,但雖同是揚琴演奏,MT是隨機播放,並非都從第一首音樂開始,在
四個不同小朋友身上,自己看到四種不同反應和想像空間,縱使他們是雙胞胎,在這幾個過程裡,同樣的霓
虹燈,小朋友們觀察的角度都不一樣,有的先觀察裡面有魚和海豚的貼紙,有的先看到是顏色,後來發現原
來有魚在上面,也有看到全面而連想到音樂遊樂園,這個活動,讓小萱教MT唱了一首童謠(這可是第一次小
萱願意大聲且完整的唱一首歌,這會是另一個故事)。

音樂: 蝶舞 – 黃詩雅揚琴演奏專輯

 

 

 

 
 

2013/07/25

音樂聆聽、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

不管是東西方、國與國間、種族間、家與家之間或學校之間,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而文化之間的不同性又可顯現於親子間的互動模式、家庭對人事物的價值觀、在障礙診斷上的反應與應對方式外,尋求資源協助的態度也因為文化上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生活習慣也是如此。

不管是哪種治療,在評估和設計的活動過程中,

2013/06/14

家有特殊兒的手足關係

手足之間的矛盾情結常會被忽略,'從佑哥每次個人課程結束後,都會與爸媽對談,兩兄弟會在旁,互動中可以看到之中的矛盾,

尤其是謹弟對哥哥能力的疑惑,對佑哥的創作力和作品的崇拜至極,佑謹父母也看到了 ~
 
因此為兩兄弟安排手足的音樂課,
 
目的一: 學音樂,學樂器,
目第二: 手足關係,
 
就這樣 ~ 佑謹兩兄弟上手足課程有半年了吧!!

學琴要看譜嗎?

許多家長們幫小朋友安排樂器課程,多半都是期待可以提升"專心","手眼協調和休閒技能等,但是詢問下,許多老師都因為小朋友的狀況,最後都是先示範,小朋友聽,回家家練習,學了琴,卻不會看譜,看譜重要嗎?

重要,家長期待的,不就是手眼協調,專心休閒技能,如果都依賴聽,小朋友會不會只是模仿老師彈奏,特殊需求的小朋友可以想像嗎?  可以的,如果學音樂,卻只是仿彈的機器,那那...


2013/06/07

學樂器這一檔事...

一直以來都有在教琴,剛開始教琴也會覺得一般生在看譜上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很多,日積月累,不對,有問題,開始重新觀察與瞭解,

曾經遇過一位學琴兩年的小女生,那時她2年級,可能媽媽想通了,

經過媽媽尋求協助,發現小朋友視知覺發展比同齡慢一些,經過暑假密集練習,看譜能力,

2013/03/22

互動只在團體內或團體外???

雖然這是一個社會溝通與人際互動的課程,不在團體內,不代表不能執行團體互動,轉個彎,活動仍然進行中,一個人坐在團體內,不代表他一定會互動,一個不在團體內,也不代表他沒有在互動,理解小朋友存在心中問題,協助他理解和找出解決方式。

2013/03/20

歌詞編唱

 



剛剛與小翊一起敲木魚時,以童謠「娃娃國」編唱,利用歌曲編歌,協助小翊瞭解當下情境外,也同時結合語彙 ~
 
敲敲敲,敲木魚,小翊敲木魚,1234,敲敲敲,老師敲木魚。
敲敲敲,敲木魚,我們敲木魚,1234,敲敲敲,我們敲木魚。
敲敲敲,敲木魚,木魚往前走,1234,敲敲敲,木魚往前走。
 
說明:
木魚往前走 –小翊將木魚反過來放在地上站好,治療師隨其動作轉換,不需要過多口語指正,在這裡,沒有對與錯,在這過程,也可以練習專注力、動作與力量的控制、觀察他人的動作和共想注意力。
 
反過來的木魚: 就不會只有紅色部份可以敲奏,握柄部份也可以敲,這時也可以加入其他歌詞,例如:
 
敲敲敲,敲木魚,我們敲木魚,上敲敲,下敲敲,我們敲木魚。
 
 
 

2013/03/16

手足間的音樂療育

標題為"療育"是因為這個課程是以學習音樂和樂器為工具再視活動過程中所發生的狀況協助手足面對、克服和解決存在彼此的問題與矛盾為輔。

活動導向: 以當下狀況所發生狀況隨時調整,小朋友們為主中心,而非指導者
 
一開始,我們一起復習上一期所學習的樂理(各種音符和拍長),再請兩位手足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蠟筆顏色在自己的圖畫紙上畫出指定音符,不限單一顏色,可以隨時換顏色畫音符
結束後,請兩位自由發揮,將空白的地方,也可以將音符畫入自己的話當中

2013/01/26

團體討論: 去旅行

團體討論: 貓咪去旅行

此活動目標可:
1.          團體成員彼此聆聽、彼此互相傳遞訊息和口語表達想法
2.          團體活動的參與
3.          使用會話原則: 聆聽者和說話者、回應他人所提的問題、會問問題求證確認
上週是第二堂社會性溝通與社交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