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5

音樂治療「雷特氏症」 病童開口叫爸爸

2016-12-25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

高雄長庚醫院與台灣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昨舉辦音樂成果發表會,10名病童與家人開起小型音樂會,病童蓁蓁與媽媽一起唱歌、彈琴,樂在其中。

蓁媽在34歲懷孕時,羊膜穿刺檢查正常,不料蓁蓁仍在1歲多發病,多次被誤診是遲緩、腦麻兒,母女兩人南北奔波求醫,直到蓁蓁上國中才確診是雷特氏症,今年參加高雄長庚醫院雷特氏症音樂治療課程,在神經內科醫師洪碧蓮、音樂治療師張乃文協助下,進行音樂治療。蓁蓁的媽媽在會後說:「音樂治療讓我認識孩子,成功搭起母女溝通橋樑。」

現場音樂的重要🎵🎶🎶🎵🎶

星期五社工和慧芳老師跟我分享上周六(2016/12/17)耶誕節聯歡會的音樂伴奏帶來的反應,也提到家長與理事跟慧芳老師說今年的戲劇演出感覺很不一樣。也許觀眾們不能很確定的指出哪裡不一樣,但是感覺到了不一樣,這讓人開心!! 合作單位和慧芳老師清楚知道不一樣和現場音樂的重要性更令人感動。談著談著 ~ 慧芳老師跟我開心的說明年繼續合作,這樣的團隊合作感覺很棒!!

簡單介紹小小劇場,這也是一種團隊合作模式,涵蓋有:
慧芳老師指導的繪本與表演
大元老師指導的會場布置
以及音療師的現場伴奏
戲劇外的重要工作人員,當然不能少的有家長們與新竹聲暉所有工作人員們😍

2016/12/14

群體擊鼓積極改善身心獲證實 勝過百憂解

【大紀元2016年04月13日訊】本文作者Sayer Ji是知名「自然療癒」網站GreenMedInfo.com的創始人,本文原刊於該網站,譯文略有刪節。
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旗下的期刊最近刊載一篇論文,從科學角度證實了眾多群體擊鼓者的親身體驗:群體擊鼓活動可帶來身心狀態的顯著變化,包括有效治療抑鬱焦慮並增強適應力。
世界衛生組織已宣布,抑鬱症是人類生病和殘疾的最重要原因,而精神藥物還有嚴重的副作用,其中包括永久關閉人體的自癒機制;由此,對非藥物替代療法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迫切。群體擊鼓會是解決之道嗎?
這篇論文題為「在精神健康服務用戶中以群體擊鼓干預焦慮、抑鬱、心理韌性、炎症免疫反應的效用」。論文的作者——九位英國研究人員招募了30名求助於精神健康服務、但尚未用抗抑鬱藥物的成年人,組織他們在10週時間裡每週參與90分鐘的擊鼓活動。

2016/11/18

孩子們的療育課程目標

孩子們的療育課程目標是甚麼?


獨立自主是必須要被考量與建構的目標


療育中的孩子需要的目標是甚麼?
如何訂定?


對自己而言 ~ 
目標所帶來的結果是為了讓這些孩子們能面對成人獨立生活,不是當下看到立即性效益。


抑制與壓制也許可以,但是成人的他們是否能獨立面對-解決生活問題,是否能獨立工作賺錢生活。


目標是看長遠,而非現在。


能力是為了成年後的他們,所以一步一腳印往上穩穩地堆積,才能協助這些孩子們。

2016/11/15

注意力交響樂第七章說明


在第七章談及音樂治療有不同的治療學派,例如:


1.以兒童發展為主的發展性音樂治療法;
2.以音樂本身的架構為模式的創造性音樂治療法;
3.融入音樂教學法理論架構所發展的模式;
4.以行為分析學派為主的應用行為矯正原則音樂治療法;
5.以心理動力為取向的心理動力導向音樂治療法,以及邦妮引導想像音樂治療法;
6.與醫療相關的神經學音樂治療法、音樂治療於健康照護,以及生物醫學理論音樂治療。


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是以認知心理學和部分音樂治療學派作為建構的理論基礎。因此,在本書第七章則是針對運用於特殊教育領域的音樂治療學派做簡單的介紹,對於想要了解音樂治療的朋友可以參考。

2016/11/11

注意力交響樂之學習手冊說明

在注意力交響樂-學習手冊書中的題目沒有樂理認知沒有樂理訓練 ~

但是有音樂基礎的家長或音樂老師可自行做事後補充

屬於靜態性或說紙本練習的音樂遊戲題目

書中的題目主要在注意力訓練,但有注意力有-觀察力等等下

音樂遊戲: 圖形區辨圖形或樂器配對、數數、數量、順序記憶、連連看、迷宮等等

也可以藉由引導者引導觀察

此外 ~ 書中的音樂遊戲還暗藏很多遊戲可由引導者自行延展

範例如下:

2016/11/09

為什麼是音樂?

為什麼是音樂?

1.       音樂本身就具有完整性和持續性

2.       音樂之所以能夠吸引個體注意力而專注聆聽,始自於音樂本身的組成就是多元性,包含:音高、音量、速度、節奏和拍子等。

3.       與音樂有關的樂器更是多樣化,而樂器的多樣化碰上構成音樂的不同異質元素所擦出的火花,更是讓音樂充滿無限的變化與可能。

2016/10/30

音樂如千層蛋糕

當我們認為音樂可以改善注意力的時候
音樂是指聽音樂還是練習樂器??
是音樂改善還是音樂訓練改善注意力
音樂訓練包含的項目有哪幾種?
音樂活動一定就能改善注意力嗎?
~~~~~~~~~~~~~~~~~~~~~~~~~~~~~~~
圖片檔擷取自注意力交響樂 第四章音樂能夠改善注意力的原因




#資料來源
蕭瑞玲、孟瑛如(2016)。注意力交響樂: 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新北市:心理。

2016/10/27

以下圖片經過家長同意
第一張和第二張圖片是媽媽開心與我分享在幼兒園的表現狀況
第三張是前兩天傳來的分享
其中一段話媽媽提到: 音樂治療説真的家長很難短期看到效果 但我孩子由怕音樂聽音樂會哭到現在會亂跳舞 其實就是進步!!
這段話 音樂治療家長很難在短期內看到效果很多家長說過的話所以有的一堂課、一個月、三個月就離開了!!

看到這些訊息 ~  最開心的莫過於這樣
家長看到孩子的不一樣
也認同這樣的進步

分享的家長堅持了 ~ 所以他們看到了改變的孩子!!
圖一  聯絡簿













圖二   LINE分享












圖三    LINE分享







討論一: 時間長度與改善效益會因服務對象不同而在不同的時間達到目標

2016/10/26

分享注意力交響樂之第一章


這部分有談論『注意力與認知雙重處理系統』。認知雙重處理系統(dual process models of cognition)涵蓋自動化處理與控制處理兩種機制,而這兩個機制是否能夠正常運作也會影響注意力。在這段則分以下兩部分做討論 ~ 
一、     雙重處理系統
二、     習慣化與去習慣化

~~~~~~~~~~~~~~~~~

在這本注意力交響樂之第一章中,筆者在每個討論都會以自己的實務經驗舉例做說明,例如

自閉症兒童對聲音的高敏感狀態,而容易被聲響嚇到與此機制也有其相關性。

為什麼需要瞭解這個機制呢?與音樂活動設計和執行過程有什麼關係呢?聽音樂或開車也都與

習慣化有關 ~

2016/10/25

談注意力交響樂之第十一章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活動之補充篇


     在注意力交響樂第一章提到Cohen透過訊息處理歷程及注意力成分進行統整可參考下圖  此圖在本書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筆者利用Cohen觀點分析了所有補充在第十一章的十一種音樂活動中。第十一章不只有音樂活動的步驟,也讓大家可以在『說明』這一部分看到個體在接受音樂活動過程中的注意力歷程。另外筆者也建議大家可以用最熟悉的遊戲:123木頭人來想想圖中的注意力時間序列架構 ~


🌞注意力其實並非只是注意力





2016/10/24

注意力交響樂之教案 ~ 為什麼會有教案呢?

這是第一次把自己的課程內容用教案方式呈現但是過去我自己是一位不喜歡呈現自己私人教案內容因為整個音療過程中變化性大教案中的每個步驟不一定適合其他服務對象除了考驗引導者在帶領過程中要如何迅速觀察分析與轉換之外,有時需要引導者在步驟與步驟之間再加入一個小步驟或視其中狀況做改變。另外,也不能從教案中明確的看到引導者在實際執行活動過程裡是如何引導、觀察,以及何時給予協助等等。
     

注意力交響樂-學習手冊

作者:蕭瑞玲、孟瑛如著

注意力交響樂-學習手冊書籍介紹

  本書是根據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所依據的理論,針對音樂元素本身的特色,結合注意力理論所設計的靜態性紙本音樂遊戲;雖然名為「音樂遊戲」,但並非在教導樂理,也不是在進行音樂學習者所耳熟能詳的音樂訓練。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不只是要幫助孩子將注意力聚焦於當下,同時也要讓孩子學習當視覺訊息刺激出現與變化時,能夠降低自己被不必要的視覺訊息所干擾。

注意力交響樂-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作者:蕭瑞玲、孟瑛如著

注意力交響樂-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書籍介紹

  無論是在學業學習、人際關係、職場工作,或是整理家務上,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且是取決於個體能夠接收資訊、進而理解所得到訊息的第一道關卡。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和範例解說,讓沒有接受過音樂訓練的讀者,能輕易理解書中多元及生活化的音樂活動,甚至是親子活動的延伸,並提供實務上可立即運用在現場教學的音樂模式注意力訓練課程教案。

2016/09/05

音符遊戲之雪花遍遍


滿地開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音符卡片如雪花散落滿地

親子走在音符雪花中

耳朵隨著音樂或是鼓聲

走動的步伐隨著速度而改變

耳朵也必須要同時保持警覺

在某個時刻會出現節奏或是指定指令

親子需要再接收指令

把音符圖卡找出來

恩恩 ~ 此時

大家會覺得

~ 這要有音樂能力才做得到吧

對          但              也不對

2016/08/29

活動中的起承轉合之目的在於非音樂能力



多數人認為音樂治療、音樂療育、功能性/目標性音樂遊戲等的觀察介入行為僅限於{{音樂}}活動進行過程;也因為如此,多數人會認為進入了音樂才是正式上課,才是{{}}上課。

其實不然 ~


整體療育過程從服務對象出現就已經開始 ~
活動觀察則是從治療師下達指令進入音樂活動的進行式即開始


2016/08/24

是 ~ 又或是 ~

是注意力又或是焦慮
是焦慮又或是自我認同
是不會又或是自我質疑
給予否定或是給予支持


小燕子上課多年
能力也如大樓般的一層層往上建造著
然而能力越進步
對自己也就越瞭解

2016/07/21

音樂治療可以利用音樂元素作為量化說明的依據之一


前兩天下課後與家長談到小朋友的狀況家長聽著想著說到: !!想想這樣好像還要努力很久齁。

~ 要如何讓家長知道與瞭解小朋友的進步呢?
~ 而且音樂治療似乎很難被看到進步(就像學科可以有分數表示)


然而音樂治療呢?

音樂構成要有小節、速度和拍子等等,而這些是可以量化的依據。

因此 ~ 與過去比較

2016/07/17

非洲鼓和動作

一位念小學一年級的學生H如此瞭解音樂治療

H進門坐下來
一看到老師拿了非洲鼓
H: 我為什麼要用非洲鼓?
老師說:為什麼不行呢?
H: 你不是音樂治療師嗎? 音樂治療師不是應該利用音樂來幫助我嗎?這是我進來教室的目的啊!!
(((老師備感欣慰 ~ 這位H和幼稚園時代進步好多啊!!)
老師說: !! 你好厲害!! 你說出什麼是音樂治療?妳懂老師在做甚麼耶!! 厲害厲害 ~ (誇獎後~建立深一點點的概念 }}

非洲鼓

老師接著說: 就像你說的,音樂治療師要用音樂幫助你進步,只是非洲鼓是樂器,是製造音樂的一種樂器,所以 ~ (眼睛看著恍然大悟的H害羞起來))

H開始與老師利用非洲鼓幫助自己 ~~~

+++======+++======+++======++++++======+++======+++

H並不喜歡非洲鼓
而不喜歡的原因來自於動作問題
尤其是速度轉快時
H的姿勢會更加怪異
尤其從後方看動作方式
更加確定H動作問題困擾著他

2016/06/10

聽著 五月天 第二人生 之感

尋找著歌曲
聽著五月天的第二人
音樂聆聽是音樂治療常會運用的一個活動
在音樂聆聽與討論中
音樂與歌詞總是一種可運用的溝通媒介
可以與服務對象討論
可以與朋友暢談
音樂可以搭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樑
可以只是單純聆聽
可以是語言上的討論
尋找著歌曲
聽著五月天的第二人生

讓自己我這樣的想法

很喜歡這首歌  但是最喜歡的是

生命不是過程 而是美麗旅程 風景有 亮和暗 也有愛和恨
第一站叫天真 第二站叫青春 下一站 的名字 等你去確認

在走過的人生歲月
我們正站在人生哪一站呢?

無論走在人生那一個階段
無論所面對的困難為何
無論所面對的瓶頸為何
無論所面對的挑戰為何

都要努力安定自己的心
面對與解決這些問題

對於自己的工作

若不是選自己所愛
那就讓自己愛自己所選
別因為不是選自己所愛
而讓自己有藉口
愛自己所選
也是相信自己的一部分
先相信自己
才能努力的往前走
面對困難
也才能有能力解決

因為

自己相信自己
自己信任自己


在工作上
若是選自己所愛
那一種祝福
因為自己選擇
更要相信自己
更要信任自己

遇到困境
唯有相信自己
才能撥雲見日

唯有相信自己

才能聽挺直勇往直前